新闻动态
流感科普小知识:科学防控,远离“冬季杀手”
一、什么是流感?


二、流感怎么传染?哪些人要重点防护?
1. 主要传播途径
飞沫传播:患者咳嗽、打喷嚏、说话时喷出的飞沫,被他人吸入后感染。
接触传播: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门把手等物品,再触摸口鼻眼,也可能感染。
2. 重点防护人群
老年人(65岁以上)、婴幼儿(5岁以下)及孕产妇。
患有慢性基础病的人,如糖尿病、心脏病、哮喘、肾病患者。
医护人员、教师、公交司机等人群密集场所的从业者。
 
三、感染流感后有哪些症状?
流感起病急,典型症状有:
1、高热(体温常达39-40℃),伴随畏寒、寒战。
2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乏力,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更明显。
3、咳嗽、咽痛、鼻塞、流涕等呼吸道症状,部分人还会出现恶心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。

四、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流感?
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手段:每年9-11月(流感流行前)接种流感疫苗,尤其是重点人群,可显著降低感染和重症风险。
做好个人防护:外出戴口罩,勤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,避免用手摸口鼻;在流感高发期,少去人群密集、通风差的场所。
保持环境通风:家中、办公室等场所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,降低病毒浓度。
感染后及时处理:若出现流感症状,及时居家休息,避免带病上班/上学;症状严重(如持续高热、呼吸困难)时,尽早去医院就诊,遵医嘱使
(一审仇兰香、二审王舒、三审刘金艳)
您可能需要:
就医指南
来院线路
微信订阅
返回顶部